当前位置:首页>> 药监参考>> 具体文章
“欣弗事件”敲响对GMP企业药品监管警钟
2006/8/14 10:16:46作者:蒋廷玉 摘自:新华网 编辑:白海燕
文字显示大小选择:【
    GMP——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企通过GMP认证,就相当于拿到了很硬的药品质量安全“文凭”。可是,新近发生在安徽的“欣弗事件”及两个多月前发生在齐齐哈尔的“亮菌甲素”假药案件,却让国人大吃一惊:GMP企业的药品质量原来并不像推崇的那么安全可靠,对GMP企业同样需要睁大监督的“火眼金睛”。

    据了解,安徽“华源”和黑龙江“齐二药”,均是通过国家GMP认证的正规药品制造企业。就是这样两个像模像样的GMP企业,却相继让国人吃了两个“大苍蝇”:自7月27日青海省报告首例“欣弗”不良反应病例以来,截至8月9日,广西,浙江、黑龙江、山东等10个省份共报告80多例不良反应病例,其中死亡报告6例。而两个多月前发生在齐齐哈尔的“亮菌甲素”假药案件,导致11名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并死亡。

    在业内,GMP几乎就是药品质量可靠的“代名词”,为何会爆出如此严重的药品质量问题?据记者观察了解,有关部门重把“出生关”,轻把“监护关”,重发证,轻管理,是主要原因。GMP认证,是近几年来我国提高药品质量、推进制药企业“软硬件”升级的一项强制性措施。考虑到企业跨进这个“高门槛”需增加不少成本,国家有关部门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激励政策,如优先受理取得GMP证书企业新药生产申请;要求药品经营及医疗单位,优先采购使用取得GMP证书的药品及取得GMP证书企业生产的药品,并将GMP证书列为企业参与药品招标采购必备的“门票”;取得GMP证书的药品,价格也可适当“上扬”。在如此优待和信任GMP企业的同时,对其监管却处于“轻飘飘”的状态。我省药监系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业人士8月1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以往对GMP企业的监管确实有点“大意”了,通常是GMP证书5年有效期到了,才会到现场全面检查,这个时间太长了。日常监管主要是抽查,一般只限于部分企业,抽查的频次也不多,发现问题后也多是“教育一下”,即便问题较突出,遇到“地方保护”也会“轻轻放过”,公开处罚曝光乃至吊销GMP证书的,很少听说。 

    如此,不少GMP企业生产的药品事实上成了“免检产品”,一些企业“按规矩办事”的意识因此变得麻痹,致使GMP这一原本具有较强“质量自律”功能的规范,丧失了“保安”效能。上述两家企业都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做了“小动作”,没有严格按GMP标准执行,从而引发了震惊全国的药品质量问题。“齐二药”是由于采购和质检人员严重违规操作,致使假冒药用辅料投入生产,制造出假药“亮菌甲素注射液”并投放市场。安徽“华源”经国家有关部门核查初步认定,是未按批准的工艺进行生产。 

    “欣弗事件”和“亮菌甲素”假药案件,已让近20名患者付出生命的代价。两起严重的药品质量事件警示:对GMP企业的药品质量监管再也不能“轻飘飘”了。愿“血的代价”能触动、推动各级药监部门高度重视解决GMP企业监管“缺位”、“不到位”的问题,该监督的企业、该检查的环节、该做的惩处“一个都不能少”,严防类似事件再度重演。 

    “欣弗事件”和“亮菌甲素”假药案件虽然发生在安徽、黑龙江,但并不意味着其它地方就不会发生,全国数千家通过GMP认证的企业,都应该以此为鉴,长敲药品质量安全警钟,扎扎实实查找药品生产各环节漏洞,坚决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严防重蹈覆辙。
本文关键词:欣弗事件,GMP,企业药品监管,警钟
本文已经被阅读了:3451次
→ 读者评论意见:
  • 6742:工会积极分子先进事迹:http://www.nanss.com/gongzuo/7978.html 实习个人小结:http://www.nanss.com/gongzuo/8190.html 坚守作文:http://www.nanss.com/xuexi/8205.html 华山导游词:http://www.nanss.com/gongzuo/7927.html
  • dbdpjde:-杆恋秃渍纶https://www.imdb.com/list/ls571113859/?mode=desktop&ref_=w_km_e
→ 请发表您的评论:
文章评分:很好一般不好
您的名字: 必填
您的邮箱:
评论意见:

还可以输入

查看结果







如果您有长篇大论,请点击这里向我们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