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打假信息>> 具体文章
保健品有“药效”其实是违规“添药”
2012/12/31 13:35:18作者:# 摘自: 东北新闻网 编辑:利国
文字显示大小选择:【
   “这个保健品真不错,吃了效果比药还好用。”马阿姨一句无心的话,引起儿子的注意……-近日,沈城破获两起假药案都与保健品有关,如何正确认识、使用保健品再次引起关注。

  案情回放

  两起假药案挂钩保健品

  保健品不是药品,是一种特殊的食品,不应添加药物成分。如保健品中违规加入药物成分,亦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消费者可依据我国食品安全法依法获得赔偿。

  2011年9月28日,法库县公安局叶茂台公安派出所民警在巡逻时,发现两名可疑男子正向该村村民销售自带的“膏药”,并自称膏药包治风湿、腰疼等病。巡逻民警在经过检查后发现,二人随身包内有大量无包装、文号的药品。警方现场扣押了无批准生产文号的黄色胶囊药品及十余袋中药粉末和多种中草药,后在二人居住的旅店内又发现大量药品和制药工具,经法库县药监局认定为假药。

  2011年10月10日,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接群众举报,有人吃了一种“降糖保健品”感觉身体非常不舒服,根据线索,犯罪嫌疑人荆某、韩某销售的“天桑易糖胶囊”、“36位平糖胶囊”和“昆虫养胰因子”经辽宁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和沈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鉴定为假药。

  在采访中,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副支队长荆维强指出,保健品不是药品,它只是一种特殊的食品,不应添加药物成分。上述两起保健品案,降糖的保健品中违规加入了西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更让人担忧的是,以糖尿病患者为例,糖尿病的型号不同,服用药物也应不同,而误食此类随意添加西药的保健品,可能会危及生命。

  记者调查

  保健品聚众销售乱象丛生

  记者了解到,以报告会、健康讲座、义诊等为外衣的各种聚众销售保健食品的行为,在辽沈地区并不鲜见。

  一位参加过此类讲座并购买了6000多元产品的佟姓市民回忆,他看到一个宣传治疗骨病的产品广告,便来到某宾馆的会议室听讲座,“有壮汉把门,只让进不让出”。所谓的“专家”把产品的效果说得神乎其神,还有不少“患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现场不少人踊跃抢购,他头脑一热,在一位工作人员的热心劝导下,购买了6000多元的产品。吃了一段时间后,并不见效,便去退货,却再也找不到人了。后来,子女们告诉他,这是骗人的,现场的那些演讲和购买的人,说不定是商家请的“托儿”。“那些都是骗老年人钱的,我再也不会参加这样的活动了。”一位老人说。

  警方提示

  请投诉假冒伪劣保健品

  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支队提示,一些不法销售人员大肆推销假冒伪劣保健品,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市民在购买保健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别把保健品当成药品买。一些不法销售人员打着“咨询义诊”招牌,以免费赠送产品为诱饵,在小区内开展推销活动,诱骗中老年人消费。销售者通常把保健品说成是药品,谎称由著名专家研制、大型药厂生产,肆意夸大疗效,诱骗消费者上当。

  ●看清产品标志,区分保健品和药品。保健食品的标志为“食健字”,药品标志为“药准字”。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作用。

  ●看批准文号。正规公司生产的保健产品外包装上印有“食健字(××××)第××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字样,别买没有批准文号的保健品。

  ●发现假冒伪劣保健品要及时投诉举报。假冒伪劣保健品一般都是本地生产、异地销售,销售者往往通过搞假会员制、非法传销或组织消费者到风景区“疗养”、“旅游”等伎俩骗取消费者信任,敛足钱财后便销声匿迹,给消费者维权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消费者一旦发现上当受骗要及时投诉举报。
本文关键词:违规、添药
本文已经被阅读了:1488次
→ 读者评论意见:
→ 请发表您的评论:
文章评分:很好一般不好
您的名字: 必填
您的邮箱:
评论意见:

还可以输入

查看结果







如果您有长篇大论,请点击这里向我们投稿。
→ 相关文章:
    → 相关文章: